本文禁止轉貼至其他網站

郁子於2009年12月23日完稿

邊聽加賀谷玲「銀河鉄道の夜 SOUNDTRACK

參考資料:展覽筆記及口述錄音

展出時間:2009年8月8日至2009年9月13日

參觀時間:與參加演講時間相同

 

仰觀蒼穹400年特展DM 

 

人類最早對於天文的觀測紀錄,為兩河流域蘇美人觀察星象刻於泥版中的記載,而中國殷商甲骨文中也有關於天上繁星的描述,因而創作出牛郎織女這段淒美動人的愛情故事。

 

不論是中國或西方,對於星空中的各種謎樣現象總是有各種不同的想像並訴諸於神話,中國的四方星宿與希臘的星座宮神話,使天上的星星與人類的道德哲學相結合,提醒人們做好事就能上天堂,做壞事就會下地獄。

 

西元1609年,距今四百年前,伽利略首次用自己製作的33倍望遠鏡仰觀蒼穹,開拓人類觀察宇宙的視野,過去人們只能用肉眼觀察揣摩出的天空學問,自伽利略開始透過望遠鏡觀察後,才得以一一去驗證過去肉眼觀察所得出的天文理論正確與否,因此長期以來歐洲人篤信的托勒密地心說被證明是錯誤,而不被當時社會所接納的哥白尼倡導的日心說才是對的。

 

2009年是全球天文年,中正紀念堂在8月8日至9月13日舉辦「仰觀蒼穹四百年特展」,這個特展是免費的,特展期間的連續四個週末下午都有安排與星空有關的不同主題的演講,本著對天文學的興趣,自然不會錯過這麼好的機會可以讓我更加了解天文學的相關知識。

 

這次展覽我一共聽了五次演講:

演講時間:2009年8月15日下午2點至3點

演講題目:宇宙中的寂寞心靈─從伽利略到克卜勒

演講人:台灣大學天文物理研究所孫維新教授

演講時間:2009年8月15日下午3點半至5點

演講題目:宇宙─從初始到結束

演講人:澳洲國立大學天文台布萊安‧施密特教授

演講時間:2009年8月23日下午2點至4點半

演講題目:星空

演講人:繪本作家幾米先生

演講時間:2009年8月30日下午2點至4點半

演講題目:夏威夷的星空之美

演講人:CFHT天文台研究員及「夏威夷的星空」影片製作人尚-查理‧柯蘭德博士

演講時間:2009年9月12日下午2點至4點半

演講題目:克卜勒─現代天文學的奠基者

演講人:維也納大學天文台研究員湯瑪斯‧帕施博士

 

序曲

走進中正藝廊的大廳,映入眼簾的是成排高掛星空景象的布旗,由遠至近,從宇宙、星系、銀河、星雲、太陽系、地球、台灣的敬天布旗中,感受天、地、人的時空關係;而在布旗下方的牆面上則是裝飾分別代表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的四方七星宿圖騰。

 

一進入展場呈現在觀眾眼前的東方天文意象透天螢幕看版上訴說中國古代文哲史書裡關於彗星、隕石、日食與月食的記載,老子「道德經」、公羊高「公羊傳」、莊子「齊物論」、司馬遷「史記」及顧炎武的「日知錄」都有關於天文星象的文字敘述。屈原的天問則揭開宇宙的起源與中國古代天文哲學的研究。

 

星空走廊

在前方透天的LCD大螢幕裡展示各種不同行星、星雲及星系的照片,如仙女座大星雲、馬頭星雲、老鷹星雲,還有超新星爆炸的畫面等等,展現繁星蒼穹的秩序和美麗。在後方的小螢幕則以觸鬚星系的照片來說明星系相食的現象:星系相食是一種常見的星系演化過程,原本兩個各自獨立的星系因為運行路徑相近,彼此重力互相影響而拉近了距離,在星系相食過程裡也可能會產生數以億計的新生恆星,這些新生恆星群中,亮度最高及恆星密度最大的地區被稱為「超級星團」,天文學家發現未來30億年後,我們銀河系也會和仙女座大星系發生星系相食的現象。

 

太陽系迴廊

穹宇觀景:2006年8月24日,在捷克布拉格的國際天文聯合會議中,將冥王星由行星降級為矮行星,太陽系變成只有八個行星。關於太陽系行星的定義:環繞太陽運行,質量大到足以使近乎圓形的球體達到靜力平衡以及沒有其他天體與行星分享軌道。太陽系的主要成員為恆星、行星、矮行星、衛星、彗星、灰塵、高能粒子及電磁幅射。現場設置360度環繞螢幕,提供民眾欣賞太陽系的美麗景觀。

 

北極星與緯度:提供觀眾操作多媒體觸控螢幕,只要用手指隨意在螢幕上指出世界上12座城市(台北、東京、北京、紐約、倫敦、巴黎、哥本哈跟、墨爾本等等)的其中一個的地理位置,螢幕上就會顯示北極星在星空中的位置。

 

天文歷史廳

鏡廳:展示十幾位中外著名的與天文有關的科學家肖像並介紹他們主要的天文學貢獻。

時空望遠鏡:觀眾可以轉動時空望遠鏡了解古代中國及西方重要的天文歷史大事記。

與天文學家對話:現場設置互動魔桌,桌子上擺放以天文學家伽利略、克卜勒及哈柏命名的觀測聽筒,觀眾只要把其中一個天文學家聽筒放在特定位置,就可以聽到橢圓鏡面上出現的該位科學家肖像以動畫方式訴說伽利略號、克卜勒天文望遠鏡及哈柏天文望遠鏡探測太空的歷史。

伽利略劇場:播放舞台劇表演影片,描述伽利略一生重要的天文及物理學成就,劇場牆面上還揭示伽利略一生的年代大事紀。

 

中國科學家的天文歷史大事記

周公:西周,制定出24節氣與曆法,創建觀影台觀察日影,將日影最長日定為冬至,日影最短日定為夏至。

張衡:東漢,78~139A.D.,撰寫「靈憲」一書,正確地解釋月食成因。還測出地球繞太陽一年所需的時間是365.25天。

祖冲之:南北朝,429~500A.D.,編製新曆法「大明曆」,制定一個回歸年為365.24天,採用391年置144閏的新曆法,計算出木星公轉周期為11.858年。

一行和尚:唐代,683~727A.D.,利用新製成的黃道游遺儀測量恒星的赤道座標,發現和漢代測量結果有很大的變動,對恆星運動的觀察與論點,比英國天文學家哈雷於1712年提出的「恆星自行」觀點,幾乎早了一千年。著有「大衍曆」、「大日經疏」及「華嚴海印懺儀」等。

耶律楚材:元代,1189~1243A.D.,撰寫「麻答巴曆」,修正地理經度的曆法誤差。

郭守敬:元代,1231~1316A.D.,制訂「授時曆」,編治月亮運動表,確定一個月為29.530593日,一年為365.2425日。

徐光啟:明末,1562~1633A.D.,根據利瑪竇口述翻譯「測量法義」,與傳教士合作研究天文儀器,撰寫「簡平儀說」、「平渾圖說」、「日晷圖說」和「夜晷圖說」。

王錫闡:明末清初,1628~1682A.D.,提出精確計算日月食的測定方法,將中西方曆法相互比較,撰寫「曉庵新法」、「歷說」和「五星行度解」。

明安圖:清代,1692~1765A.D.,將30年研究心血撰寫成「割圜密律捷法」,為研究三角函數的重要書籍。

王真儀:清代,1768~1797A.D.,相傳有64卷著作但皆失傳,除精通天文外,也深諳地理、數學、醫學、詩文繪畫與氣象。

 

西方科學家的天文歷史大事記

亞里士多德:384~322B.C.,提出「各物體只有在一個不斷作用著的推動者直接接觸下,才能夠保持運動。」的概念,後來被牛頓所推翻。

托勒密:90~168A.D.,提出地心體系理論、日月食的計算方法、一年的長度、大氣折射等理論,編製新表,也撰寫了改進占星術中繪製星圖的「四書」。

哥白尼:1473~1543A.D.,第一位提出日心說的天文學家,著有「天體運行論」,為現代天文學的起點。

第谷:1546~1601A.D.,第一個精確計算行星位置的人,他將觀測結果傳給克卜勒,奠定近代天文學的重要基礎。

布魯諾:1548~1600A.D.,撰寫「無限宇宙與世界」、「對話錄」及「因果、原則與統一」,提出宇宙無限的論點。

伽利略:1564~1642A.D.,提出自由落體定律,推翻亞里士多德的力學概念,1609年以自製的33倍數望遠鏡觀測天體,隔年出版「星際信使」一書,發表天體觀察成果,並支持哥白尼「日心說」的論點。

克卜勒:1571~1630A.D.,發表行星運動三定律,1627年完成的「魯道夫星表」為當時最精準的通行星表。

牛頓:1643~1727A.D.,提出萬有引力和三大運動定律,奠定17~20世紀的物理科學觀點。闡明動量和角動量守恆原理,發明反射式望遠鏡,發展色光理論等等。

哈雷:1656~1742A.D.,第一位嘗試計算彗星軌跡的科學家,1705年出版「彗星天文學概論」,推算出彗星是循橢圓形軌道繞太陽運行。1758年回歸地球的彗星被稱為哈雷彗星。

愛因斯坦:1879~1955A.D.,1905年發表五篇跨時代的論文:「光電效應」、「布朗運動」、「分子大小的新測定」、「狹義相對論」、「物體慣性與其所含能量」,最後一篇論文導出E=MC平方的公式,因此這一年被稱為物理奇蹟年,100年後的2005年也因此被定為2005世界物理年。

哈柏:1889~1953A.D.,發現星系紅移與距離的關係,建立「哈柏定律」,為宇宙大爆炸理論提供有力的支持。

 

伽利略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C%BD%E5%88%A9%E7%95%A5%C2%B7%E4%BC%BD%E5%88%A9%E8%8E%B1

伽利略號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E4%BC%BD%E5%88%A9%E7%95%A5%E8%99%9F

克卜勒天文望遠鏡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hk/%E9%96%8B%E6%99%AE%E5%8B%92%E5%A4%AA%E7%A9%BA%E6%9C%9B%E9%81%A0%E9%8F%A1

 

哈柏天文望遠鏡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E5%93%88%E5%8B%83%E7%A9%BA%E9%97%B4%E6%9C%9B%E8%BF%9C%E9%95%9C

 

比薩斜塔廣場

比薩斜塔實驗:讓觀眾手拿兩顆不同大小及重量的黏土球爬上佈置成比薩斜塔模樣的階梯,由上往下丟,仿照傳說四百年前,伽利略帶著學生們及民眾登上比薩斜塔所做的自由落體實驗,由此實驗可知,不同重量的東西在不考慮空氣阻力時,於相同位置及高度的狀態中落下,所受的重力相同且會同時落地。

真空落體實驗:17世紀科學家波以耳(1635~1703A.D.)將一支羽毛與一個硬幣同時放在去除空氣阻力的真空管裡,結果羽毛與硬幣同時落地。

重力消失了:將鋼珠描準前方的洞口發射,鋼珠會呈拋物線落下不會射入洞中,若洞口與鋼珠以同樣方式下墜,就能克服重力影響,重力就好像消失了。

多波段觀測實驗:光譜儀能將光線分析成光譜,從光譜構成狀態中了解天體的幅射能量,恆星表面溫度愈高顏色愈藍。

液體望遠鏡:利用旋轉離心力使液體(汞)呈拋物面,反射射入的光線,聚焦在拋物面焦點上來顯示影像。

光年─遙遠的距離:光年是天文學上的距離單位,光在真空中傳播一年的距離約94600億公里,光速每秒約30萬公里。以光年計算,太陽距地球8光分,即地球上看見的陽光是太陽在8分鐘前發射的。

從物理中看見天文:在比薩斜塔廣場的天花板上懸掛一架望遠鏡,裡面播放一些精彩有趣的科學實驗紀錄。

 

浪漫的星空

銀河鵲橋:根據牛郎與織女在七夕相聚的傳說製作成一群喜鵲在展場地面上隨觀眾走過地面而展翅飛翔的電腦動畫,兩邊牆面上解說牛郎星及織女星在天空中的位置,以及「述異記」、白居易「長恨歌」、「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秦觀「鵲橋仙」這些文學詩句裡關於牛郎織女的內容。距離我們約26光年的織女星及約16光年的牛郎星,彼此距離遙遠,即使用光年的速度也是無法相會的。

向流星許願:在播放流星電腦動畫的透天大螢幕中,用手機對著螢幕發簡訊,大螢幕上就會以流動的文字方式將你發的簡訊內容顯示在螢幕上。流星是太陽系內的塵埃粒子落入地球大氣中燃燒發光的現象,當地球運行經過彗星軌道,許多彗尾殘留碎屑落入地球大氣中,形成流星雨。

 

天文學家的巨眼

望遠鏡是天文學家的巨眼,是人類探索宇宙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自伽利略開始用望遠鏡觀察及研究星空之後,四百年來科學家不斷地改良望遠鏡的製作方法及發展更高倍數的望遠鏡以觀察更多、更遙遠的星體,因為望遠鏡的窺探使我們得以修正長期以來用肉眼觀察的謬誤,因為望遠鏡的觀察發現使我們得以知道太陽系之中用肉眼看不到的其他行星的存在。

 

望遠鏡的儀器操作

望遠鏡的種類:早期、口徑小、鏡筒長,由透鏡組成的折射式望遠鏡;新型、口徑大、鏡筒短,由面鏡組成的反射式望遠鏡。

望遠鏡的功能:觀察暗天體、放大遙遠星體影像及分析天體結構。

望遠鏡的後級偵測系統:利用CCD(Charge-Coupled Device)的攝影原理判斷入射光的強度,可以知道星星的亮度。

追蹤天體的方式:沿著赤道儀由東向西追蹤;沿著經緯儀採階梯式追蹤。

 

贈星台

民眾可以將參觀展覽的心得打在電腦螢幕裡的星空明信片上,EMAIL給自己或親朋好友。因為時間不夠我並沒有使用贈星台製作屬於自己的星空明信片。

 

巨眼問蒼穹-望遠鏡四百年探索之旅

這是歐洲太空總署暨歐南天文台策劃,專為2009年全球天文年所拍攝的影片,一共有七集,由歐南天文台的天文學家Joe Liske與Lars Lindberg Christensen博士負責製作與演出,中文版是由2009年全球天文年的台灣活動總召集人孫維新教授擔任旁白。

 

第一集「宇宙新見」:1608年,德裔荷蘭眼鏡商漢斯‧利伯赫發明望遠鏡,將它用在航海及軍事方面,然而伽利略卻將它指向星空,成為人類觀察宇宙的巨眼,四百年來,由於望遠鏡不斷地創新改良,使我們能更深入地了解宇宙。

第二集「愈大愈好」:望遠鏡透過折射原理,將星光成像,愈清晰的影像需要更大口徑的望遠鏡才能辦到,但是望遠鏡真的愈大愈好嗎?70年代末期,蘇聯製作的六米望遠鏡因為太大太複雜,操作不易,並未達到預期的觀測結果。

第三集「新的技術」:結合〝主動光學〞及〝干涉測量〞等的影像修正技術,能夠提供更清晰的宇宙影像,在無光害的地方設置天文台,可提昇望遠鏡的效能,以便更深入探索宇宙的核心。

第四集「由銀到矽」:四百年前伽利略將從望遠鏡看到的影像用紙筆描繪下來,數十年前天文學家開始用照相底片來進行星空觀測及攝影,現在由於CCD感光晶片的發明,能以更短時間記錄清楚的天體影像,加上後續電腦軟體的處理,得以進行更精密的分析。

第五集「見所不見」:許多無法以肉眼觀測的天體需要用電波望遠鏡偵測天體所放射的電磁波。碟形天線電波望遠鏡在進行干涉觀測時,能合併來自多具不同天線的訊號,提升整體的觀測結果。

第六集「衝出地球」:1990年,發現號太空梭帶著哈柏望遠鏡到太空,使得望遠鏡發展邁入了新紀元,它所拍攝的影像讓我們對宇宙產生許多新的見解。

第七集「逐鹿未來」:21世紀的宇宙探索不再只限於太陽系,目前已在銀河系中發現超過300顆的太陽系以外的行星,期待後進的加入,以探索更多的宇宙奧秘。

 

探索宇宙生命

以電腦觸控螢幕的方式提出十二個關於生命科學的問題讓民眾思考並公佈答案,例如探索太空的觀測方式?(答:飛機、高空氣球、探空火箭、繞地衛星、行星際探測太空船);極限環境裡有生命存在嗎?(答:科學家在黃石公園發現攝氏65度以上的湖水中仍有紅藻生存);為何火星上可能有生命存在?(答:火星的地質與地表特徵、行星發展歷史與過程和地球相似)等等。

 

世界在指尖

遠距觀測中心,透過衛星及網路連線,現場實況轉播墾丁、鹿林、西藏和夏威夷四座天文台的天空即時觀測影像,不過我在現場只有看到尚-查理‧柯蘭德博士耗費七年,利用工作之餘製作完成的影片「夏威夷的星空」的部份片段,這部影片我有買回家收藏,影片中的星空影像實在令人嘆為觀止,在聽完博士演講後還特別請博士在DVD盒上簽名,只是這部影片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沒有文字解說,所以我看了影片也不知道影像中的星系是什麼名稱。

 

3D立體電影院則是播放由太極影音製作的3DCG科幻冒險動畫「土星之謎」,是一部描述宇宙海盜和正義使者的科幻戰爭片。

 

大自然的天籟

星空故事廳裡播放四部電腦動畫配合旁白解說「后羿射日」、「天狗食日」、「愛羅斯與賽姬」及「普羅米修斯的盜火」的神話故事;另外還特別安排幾米繪本「月亮不見了」詩歌朗誦。

 

后羿射日:http://big5.cri.cn/gate/big5/taobao.cri.cn/chinaabc/chapter16/chapter160109.htm

后羿在天空中看到的十個太陽可能是大氣的一種折射現象,稱為〝幻日〞,懸浮在空氣中的冰晶自高空下降時,遇到日光產生折射,看起來就像天空中有好幾個太陽一樣。

天狗食日: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7%A5%E9%A3%9F

愛羅斯與賽姬:http://baike.baidu.com/view/1414632.html

有一顆以愛羅斯Eros命名的小行星〝愛神星〞,是最接近地球的一顆小行星,外表呈馬鈴薯狀,環繞太陽運行。

普羅米修斯的盜火:http://www.for68.com/new/2007/6/wa57152045101516700217400-0.htm

在木星的其中一顆衛星〝艾歐〞上有一座活火山,以火神普羅米修斯命名。

 

雲朵湖的網咖休息區,觀眾可以坐在雲朵狀的椅墊上查看世界各地有名的天文網站,因為參觀時間來不及,所以我沒有坐在這裡休息。

 

探索宇宙DIY

專屬星座:提供民眾自己製作星空照片的個人大頭貼,不過我沒有拍,只看別人拍照。

創造自己的星座:民眾可以在電腦觸控螢幕中顯示的星空圖片上任意連線,畫出自己喜歡的星座圖形。

認識自己的星座:點閱電腦螢幕上的星座圖,就會介紹自己所屬星座的神話故事。

星座神話故事:http://angelcity.idv.tw/world/storys.htm

DIY教室:民眾可以自己動手做簡單好玩的模擬天球及星座盤等等。DIY教室有排固定時間提供民眾自己動手做做看,我沒有參加。

 

看了這麼多次展覽,這是我印象中第一次參觀天文學有關的展覽,也是我花最多時間看的展覽,從這次展覽學到不少過去電視節目裡沒看過的天文知識,對於布萊安‧施密特教授演講的星系紅移理論及湯瑪斯‧帕施博士演講的克卜勒行星運動三定律的公式解說分析,因為我不懂物理,所以無法完全了解,僅能知道一點基本概念而已。

 

幾米老師在星空演講裡簡單介紹他創作繪本的心路歷程,並在現場親自朗誦「星空」繪本的故事及說明星空繪本的創作靈感,在還沒去華山園區參觀星空特展之前,我和朋友先來聽天文展安排的幾米老師的星空繪本解說,聽完演講之後再去參觀星空特展,使我們能更容易了解展覽中所呈現的藝術美感及代表意義,演講結束後有安排幾米老師的星空繪本簽名活動,我也請老師幫我在繪本上簽名留念。

 

綜觀這次展覽內容的重心,主要是向社會大眾介紹現代天文學的奠基者〝伽利略〞及〝克卜勒〞這兩位天文學家所建立的學說對後代的影響及其生平事蹟,以前我對伽利略的了解就僅止於歷史課本上簡單的幾句描述而已,對於克卜勒也只知道他建立三大行星運動定律,行星運動定律的基本概念則是完全不懂,這讓我想起大約二十年前,廣電基金曾製作過一個節目「物理世界」,其中有一集就專門解說克卜勒三大行星運動定律,當時因為年紀太小,看不懂節目內容而放棄。

 

隨著人們對宇宙的了解愈多,就愈激發人們想搭乘太空船實現太空旅行的夢想,甚至有富商鉅子願意花上數億元乘坐太空梭遊覽太空。系外行星的發現讓我們知道距離地球約42光年,和地球一樣有大氣層及水的類地行星GJ 1214b的存在,如此一來系外行星上有生物也不是不可能。目前人類的科技還無法達成在太空中光速飛行,如果將來有一天人類真的發展出光速飛行的技術,那麼像STAR TREK一般的星際旅行就不再只是不切實際的科學幻想。

 

 

本主題其他相關文章:http://ikuko.pixnet.net/blog/post/2819021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郁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