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本文禁止轉貼至其他網站

郁子於2010年2月14日完稿

邊聽秘密花園「 大地之歌」

參考資料:梵谷特展圖錄

展出時間:2009年12月11日至2010年3月28日

參觀時間:2010年2月12日

 

VAN GOGH  

 

一段鬱鬱寡歡的人生,一段自我探索的學習之旅,文生‧梵谷(1853~1890年),一位終生不得志的傷感作家,隨著他的自殺,卻帶給世人永遠的懷念與無限的景仰,死去比活著更有價值,當他在世時,很少有人注意到他作品裡的燃燒靈魂與撼動人心的痛苦掙扎,直到他去世,人們才開始檢視他作品裡潛藏的精神內涵竟是如此的刻骨銘心與悲慟莫名。

 

這是繼故宮的莫內畫展與畢沙羅畫展之後,我第三次親眼見識印象派畫家的作品,過去我對梵谷畫作最深刻的印象,自然就是那有名的向日葵,想要看向日葵的真跡,就只能親自前往荷蘭梵谷博物館了。

 

這次歷史博物館難得大手筆向荷蘭庫勒穆勒美術館借出97幅及向日本POLA美術館借出「薊花」的梵谷畫作來台展出,使我們不必遠赴荷蘭、英法等地,就能親眼欣賞梵谷畫中的深沉美感與澎湃思緒。

 

梵谷因為沒有受過正規的藝術學校訓練,只靠模仿前人作品、參考繪畫技法書籍、短暫的學院學習課程及徵詢友人意見自行摸索學習作畫技巧,對於色彩的運用及人體姿勢比例掌握得並不十分精確,經常可以在畫作裡見到大腿長小腿短等等不符合實際人類生理構造的情況。在有些練習作品中梵谷省略不畫或是簡略地描繪人臉,因為梵谷要在畫裡強調的是人們活靈活現的動作而非表情;而我們還可在一些人物素描中的人臉表情感受到農民吃苦耐勞的歲月痕跡。

 

初期(1880~1883年)

米勒是梵谷作畫的啟蒙導師及主要學習對象,當梵谷27歲決定成為一名畫家時,便以模仿米勒的作品來學習素描。巴比松畫派的作品對梵谷影響深遠,梵谷大部份的素描主題也如巴比松畫派一般,描繪鄉村的田園風光及農民生活。

 

現場展示仿米勒畫作的素描作品「掘地者」和「晚禱」,及梵谷自己創作的「雪地裡的礦工」等等,梵谷用炭筆、黑色粉筆、鉛筆、不透明水彩、直紋紙等畫材生動地描繪出正在工作中的人們臉上的專注神情。梵谷似乎特別喜歡側面描繪坐在椅子上的婦人縫衣的模樣,現場展示好幾幅縫衣婦人的素描,每位縫衣婦人的神情姿態都不一樣,讓我很好奇當梵谷作畫模特兒的那些坐在椅子上的婦人心裡都在想些什麼呢?

 

在我目前為止看過的所有畫展裡,我首次親眼見到梵谷畫出「臨終的婦人」這類與死亡有關的主題,梵谷特別請妓女友人席恩扮演死者雙手握住安祥地躺在床上,只是因為是活人扮演,所以在畫作裡感覺不到真正的死亡,反而像是一位睡美人。

 

努南時期(1883~1885年)

此時期的梵谷最常用沾水筆、墨水、鉛筆、黑色蠟筆和不透明水彩繪製油畫及素描。由於努南地區的紡織工業發達,因此紡織工人成為梵谷繪畫的對象,現場展示畫作「紡織機與織工」,工人在陰暗的房間裡織布,與戶外晴朗明亮的視野形成強烈的對比。

 

在麥田辛苦耕耘的農夫及農婦,在家削馬鈴薯及縫衣的婦人都是他創作的題材,在「挖馬鈴薯的農婦」畫作裡沒有畫出人物表情,梵谷特意描繪她們掘地的動作,人臉不是重點就不詳加著墨了。「婦女頭像」油畫用黑色及藍綠色描繪頭像以突顯明亮背景的頭部形狀,臉部表情雖然不是重點卻仍可在晦暗的色調裡看出。

 

努南的教堂是梵谷的父親西奧多勒斯‧梵谷為信徒講道的地方,也成為梵谷畫中的主角,梵谷想要透過「努南的舊塔樓」畫作中的教堂及其旁邊的墓園表現農民的生與死亙古不變,如同墓地上的花草,持續地成長、茂盛與凋零。

 

法國時期(1886~1890年)

梵谷在巴黎受到當時流行的日本版畫,以及其他印象派畫家像是秀拉及席涅克等人點描畫法的影響,再加上與高更的合作,梵谷發現自己使用的色彩與其他印象派畫家相比陰暗許多,遂逐漸使用鮮明的色彩及活潑奔放的線條點描來畫景物,而我在現場欣賞梵谷早期的畫作時也覺得梵谷用色偏向深沉黑暗。

 

梵谷在巴黎時期畫了大約25幅自畫像,也許是因為沒錢請模特兒作畫,所以畫自己來進行各種不同繪畫風格的實驗,現場展示其中的一幅,梵谷身穿鑲灰綠邊的淡紫色外套與淺藍色的領帶,臉部表情帶有一些憂鬱。

 

在聖雷米療養院治療癲癇症期間所描繪的「聖雷米療養院的花園」與「療養院花園中開花的玫瑰叢」,近距離欣賞這兩幅畫作時不太能看出畫中景物的整體格局,遠一點距離觀看時才能感受畫中景物的各種形態;另一幅「普羅旺斯夜間的鄉村路」是這次展出的梵谷畫作中我最喜歡的,天空的朦朧星光就好像近視眼沒戴眼鏡的我看著夜晚的路燈所散發的被暈染開來的光芒一樣。

 

在梵谷最後生命的短短七十天裡,他在奧維一共完成57幅素描與超過70幅的油畫,在人生畫下句點前,他使盡全身的力氣,創作出舉世無雙的作品,此時創作的「薊花」用垂直和水平交錯的筆觸來描繪背景桌子是我在莫內及畢沙羅畫展中未曾見過的,而薊花的鋸齒狀葉子彷彿像跳舞一般拼命地向外伸展。

 

梵谷長期以來一直受到弟弟西奧照顧無法養活自己而覺得愧疚,再加上精神病痛的折磨,對未來感到絕望,於1890年7月27日,剛好與我生日同一天,舉槍自殺,兩天後在弟弟西奧的陪同下離開人世。

 

總結

自從高二時美術老師帶我們到故宮欣賞莫內畫展讓我首次接觸印象派的畫作以來,我便被畫中那光影的五彩繽紛及畫家眼中的景象詮釋所深深吸引,以往對印象派畫作的了解只限於歷史課本裡的簡單幾行字,直到大學時看廣電基金節目「法國印象」的介紹,我才對印象派的發展史有基本的了解。

 

現在我已經見過畢沙羅、莫內及梵谷的畫作,但願下次還有機會見到其他印象派畫家的作品,特別是秀拉的點描畫一直是我感興趣想親眼欣賞的作品,秀拉是將點描畫法發揮得最為淋漓盡致的畫家。

 

從梵谷的畫作中可以感受到梵谷生活窮困諸事不順為病所苦的憂鬱心情,特別是在聖雷米療養院及奧維這段時期的創作更是讓我深刻感覺到那種從艱難困苦中也要努力作畫實現夢想的毅力和決心,他的畫大部份充滿悲傷沉悶的氛圍,他畫作中的奔放線條像是顏料自己努力想要從畫筆裡掙脫出去就如同他自身想要從病痛裡解脫一樣。

 

這次展出的作品裡並不包含「星夜」,「星夜」是幾米『星空』繪本的創作靈感來源之一,『星空』繪本的女主角在美術館專注地看著梵谷的「星夜」,回想過去和男主角在一起的美好回憶。在梵谷的所有畫作中我最喜歡的是「向日葵」,其次就是「星夜」了。

 

其他相關文章:http://ikuko.pixnet.net/blog/post/2819021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郁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