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禁止轉貼至其他網站

郁子於2001年9月8日完稿、2002年7月24日修稿、2003年8月14日二度修稿、2005年1月2日三度修稿、2012年3月9日四度修稿完成。

邊聽FRUITS  BASKET(幻影天使)「四季」專輯

 

    這篇是繼「動畫配樂」之後第二篇介紹有關動畫音樂的文章,在此所指的動畫歌曲是針對主題歌而言。

 

  日本

一、  參考NEWTYPE雜誌的說法,日本動畫歌曲的形式大致分為三種:傳統式、商業式及外語歌,但我覺得還要再加上一種:演奏曲。以下分別說明:

 

(1)   傳統式:即配合動畫的故事內容、特色及風格所作的歌曲,最顯著的例子就是鋼彈系列主題歌,國王唱片把歷代鋼彈系列主題歌集合製作成三張「GUNDAM SINGLES HISTORY」專輯,特別是只要富野本人執導的GUNDAM作品,他一定親自作詞。另外配合聲優偶像化的路線發展,有愈來愈多的傳統式主題歌是請聲優演唱,其中最佳代表便是『Weiβ Kreuz』(白色十字架),這部動畫是專為聲優打造,聲優藉由演唱動畫歌曲來提高其知名度。

 

(2)   商業式:通常與動畫的故事內容、特色及風格沒什麼關係,而是請流行樂界的歌手配唱他們自己的歌曲,特別是單元劇型態長篇動畫多採此種形式,例如『CITY  HUNTER』(城市獵人)與『名探偵CONAN』(名偵探柯南)。這種歌曲有替歌手打知名度的作用,像有些歌壇新人是唱動畫歌曲出道的,例如唱『幻想魔傳最遊紀』主題歌的〝德山秀典〞及唱『機動戰士GUNDAM SEED』主題歌的〝玉置成實〞就是如此。當然除新人外也會請當紅歌手來配唱,例如『快感指令』主題歌「SURVIVAL」是GLAY所唱,彩虹樂團也為『GTO』及『鋼之鍊金術師』唱主題歌。

 

(3)   外語歌:即主題歌是非日文的,例如『銀河英雄傳說』主題歌是英文歌;『時空轉抄NAZCA』主題歌是德文歌;而改編自皆川亮二漫畫的『SPRIGGAN』(世界末日)劇場版主題歌是中文歌,請大陸歌手演唱。

 

(4)   演奏曲:即主題歌是非人聲所唱的音樂。例如『COWBOY  BEBOP』(星際牛仔)主題歌「TANK!」,『TRIGUN』(鎗神)及『女神候補生』的主題歌也屬於這種,通常這類主題歌都會配合故事風格來作,所以也是傳統式主題歌。

 

二、  日本動漫音樂CD類型大致可分為六種:

(1)   BGM或ORIGINAL SOUNDTRACK原聲帶:在一般製作TV動畫前,會請音樂家來作配樂,限於動畫製作時間緊迫,音樂家通常很難完全了解故事內容而作曲,往往是在動畫完成前就已作好曲了,音樂家只能依據導演或編劇提供的企劃或一些劇本想像故事中的情境來作曲,之後再以完成的動畫為基準視情節加以調整。台灣很多戲劇都懶得找專門的音樂家來作配樂而採用現成的日本動畫音樂來作為劇中的配樂。相對地,製作OVA或劇場版時就比較有充裕的時間來準備作曲,可以隨時配合製作進度創作適合該動畫某特定情境的音樂。

 

(2)   DRAMA  CD廣播劇:有些受歡迎的漫畫,特別是少女或BL漫畫,會根據漫畫中的劇情對白,請聲優在廣播電台演出或製作成廣播劇CD,廣播劇CD又另外可分成三種類型:

            1.照本宣科:完全按照漫畫的內容對白來演出,例如『紅茶王子』的廣

                                        播劇CD。

               2.濃縮改編:因為故事內容太長,限於CD時間限制,便將劇情濃縮,

                                        只演出重點,通常根據BL小說演出的廣播劇CD都屬於

                                        這種。

               3.動畫番外篇:動畫劇情以外的故事製作成廣播劇,例如GUNDAM系

                                            列的廣播劇。

 

(3)   聲優扮唱帶:聲優扮演動漫畫中的人物,演唱人物的主題曲,像「新機動戰記  GUNDAM W  OPERATION  4」及「頭文字D  VOCAL  BATTLE」都屬於這種。將故事中幾個重要角色請聲優扮演配唱主題曲製作成專輯。

 

(4)   與原聲帶、故事關聯的專輯:像「頭文字D  SUPER  EUROBEAT  PRESENTS」及羅德斯島戰記吟遊詩人專輯都屬這種。

 

(5)   IMAGE ALBUM印象專輯:如之前原聲帶那段所述,音樂家在動畫完成前參考劇本所作的未調整的原曲收錄集結而成的專輯就是印象專輯。另有一種印象專輯是與配樂無關額外製作的故事情境想像音樂。

 

(6)   動畫主題歌專輯:將一部或多部動畫裡的數首片頭曲、片尾曲或插曲集合起來收錄在同一張專輯裡,例如「GUNDAM SINGLES HIISTORY  I 、II、 III」三張主題歌專輯及「BEST OF 犬夜叉 百花繚亂─犬夜叉THEMA全集」專輯等等。有時主題歌專輯會以限定版的方式發行,隨CD附加動畫OP及ED影像的DVD或其他精美的贈品。

 

三、  TV動畫歌曲的發展:

 我想日本TV動畫歌曲的發展可以從鋼彈歷年來主題歌曲風的轉變看出端倪。曲風的轉變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

 

(1)60、70年代的兒歌曲風:在日本發展TV動畫早期,主要的作品取向是以兒童為主,因此主題歌就像兒歌一樣,曲調歌詞簡單易唱,此時期一般人都把動畫定位為是小孩看的節目,但自1970年代中期以後,這種刻板印象就逐漸改觀。

 

(2)80年代的流行曲風:日本動畫進入80年代逐漸與流行音樂結合,從這個時期開始,所謂的流行歌與卡通歌的界限已不再那麼明顯,配合80年代流行的玉女偶像路線,有些動畫主題歌會請玉女偶像歌星來演唱,例如「機動戰士 Z GUNDAM」請森口博子唱主題歌,但我覺得最特別的就是「超時空要塞MACROSS」,進而影響後來聲優偶像化的發展,在超時空要塞裡把配女主角林明美的聲優飯島真理塑造成偶像出了好幾張專輯,劇中林明美的形象正是符合當時流行樂界的玉女偶像路線。

 

(3)90年代的搖滾、電子舞曲風格:進入90年代,玉女偶像路線漸漸退燒,取而代之的是樂團的興起,搖滾、視覺系及舞曲團體席捲流行樂界,動畫歌曲也搭上這股流行風潮,此時的動畫歌曲已與流行歌沒有分別,前述商業式動畫主題歌也主要出現在90年代。以鋼彈主題歌為例,從V GUNDAM開始導入搖滾曲風到GUNDAM W導入電子舞曲,到了TURN A GUNDAM則是集大成,同時具有兒歌、抒情及搖滾電子曲風。

 

四、  日本動畫主題歌的安排方式:

    日本動畫主題歌的安排方式隨著播映方式的不同而不同,下面分別說明:

 

(1)TV版:主題歌是放在動畫的開頭,也就是片頭曲(OP THEMA),日本TV動畫集數一般是以季為單位來計算,所以主題歌的更換通常也是以季為單位,每隔13話或26話時換新的主題歌,通常集數在26話以上的動畫片頭及片尾曲(ED THEMA)到了播映中途都會換。比方說「名偵探柯南」就是大約每隔26話時更換;而在集數26話的TV動畫裡就是在故事播到第13或14話時換主題歌。有時TV動畫的主題歌從頭到尾就只有一首而不換。

 

(2)OVA版:大部份是把主題歌放在動畫片頭,少數是像劇場版一樣放在片尾,或是與TV版一樣同時有片頭曲及片尾曲。OVA版的集數不固定,集數幾乎不超過13話,除了少數像銀英傳這種長篇故事以外,所以主題歌一般就只有一首不會更換;但在有些13話的OVA作品中,例如「GUNDAM 0083」及「GUNDAM 08MS小隊」,會在故事中間更換主題歌。

 

(3)劇場版:與好萊塢電影一樣,通常只有一首主題歌,一般是放在片尾STAFF跑馬燈的時候。

 

五、  動畫主題歌與OP、ED畫面的關係:

    在有些動畫中片頭及片尾的場景是配合歌詞的內容或歌曲的節奏曲調來表示的,例如「萬能文化貓娘」、「辣妹當家」,像這樣的主題歌一定是配合劇情內容來寫的傳統式主題歌。傳統的主題歌場景的安排方式是劇中精彩畫面的集錦,和主題歌內容沒有關係;不然就是劇中幾個重要角色出現畫面的剪輯;還有是比較寫意抽象的畫面,例如「BUBBLEGUM CRISIS」(泡泡糖危機)TV版片尾曲畫面是一個臉譜。更有一種奇特的安排方式是把片頭曲場景當成故事的番外篇自成一短篇故事來處理,例如「魔法戰士李維」及「RAVE」(聖石小子)。

 

台灣

 

台灣的動畫歌曲形式可以分為傳統式與商業式兩種:

(1)   傳統式:在戒嚴時期,政府規定電視台所播放的任何外語節目都必須中文配音,主題歌也必須是中文的,因此當時電視台所播放的任何動畫主題歌全部都是我們自己另外請人(Ex.汪石泉及鄧鎮湘)作詞作曲並配唱的,此時期播放的卡通歌都是這種類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當時三家電視台都有屬於自己的合唱團,這些卡通歌往往都是請這些兒童合唱團來唱。歌星趙詠華以前也曾為「小天使」唱過主題歌,奠定日後她往歌壇發展的基礎。自版權時代後,電視台忠於原味,除了部份給幼兒觀賞的動畫以中文配唱主題歌外,都不再另外作曲配唱直接播放原來的日文動畫歌曲。我所看的最後一部我們自行作曲配唱主題歌的動畫是華視民國82年所播的「凡爾賽玫瑰」。

 

(2)   商業式:最顯著的例子就是范曉萱與何嘉文所發行的中文卡通歌專輯。范曉萱所唱的〝你的甜蜜〞,被用來作為「家有賤狗」的主題曲;更讓我無法忍受的是三立都會台在1996至1997年這段期間把原來的日文主題歌換掉,播放當時南台灣小姑娘的台語歌,把觀眾看動畫的氣氛都破壞掉了。

 

二、台灣發行的動畫音樂CD

     台灣自行創作發行的動畫音樂CD少之又少。除了上述何嘉文重新詮釋的卡通歌專輯外,由於日本陸續重新發行懷舊動畫DVD,齊威國際也陸續取得代理發行這些懷舊動畫,隨著電視重播這些懷舊動畫,搭上這股懷舊動畫的再現風潮,過去那些消逝的中文動畫歌曲也日漸受到注意,許多年長的動畫迷就只能在〝消逝的聲音〞等懷舊卡通網站重拾童年回憶。正暉(股)公司後來也有發行懷念卡通歌單曲CD〝時光寶盒〞系列,我買了四張收藏:「無敵鐵金剛」、「科學小飛俠」、「小甜甜」及「湯姆歷險記」。

 

三、TV動畫歌曲的發展:

(1)   戒嚴時期的兒歌曲風:由於嚴格的法律規定,再加上一般人都認為動畫是給小孩看的節目,所以我們自行編寫的卡通歌曲自然偏向兒歌,也因此一般人一提到卡通歌就會把兒歌畫上等號,直到現在,老一輩的人都還一直存在著這種刻板印象,其實這種卡通歌就等於兒歌的情形在解除戒嚴後就慢慢改變。

 

(2)   版權時代的流行曲風:因為范曉萱的卡通歌專輯受到歡迎,卡通歌與流行歌的界線被打破了,這證明了不僅小孩喜歡聽卡通歌,大人也愛聽。只是國內動畫作品極少,動畫歌可說幾乎沒有,現在電視台忠於版權,直接播放原來的日文主題歌,「少林傳奇」及「炫風小太郎」是國內幾部少見的主題歌是自行創作的中文動畫歌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郁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